这是听我一个邻居爷爷讲的,他的一位老朋友的故事。
他的老朋友甲,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来我们这里谋生,此人脑子很快,来到这里的工厂,厂长很喜欢他,几个月以后把他安排到帐房,并且亲自指点他会计工作。
这个老厂长更了不起,他本是大户人家出身,学业有成以后,抱定实业救国的理念。小日本打进来,他命令全厂停工,谁也不许去给日本人上工。工资照发,当然这是私下说的。所谓工资照发,就是拿出5年的薪水,叫工人们赶紧回老家,在本市的也另找出路,反正不能给日本人工作。之所以给五年的薪水,第一是他没想到抗日战争会持续八年,第二是他当时倾家荡产,也只能掏这么多了。
他自己带着全家南撤,这可不像咱们现在三口之家,即便是三口之家,全家逃难也不是容易的事。他作为大家族的主事人,带着几十口子走,一路上吃了不少苦。到重庆以后,利用自己的商业知识,也为国家做了很多事。抗日结束他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工人重新开业,先把自己这几年在重庆攒下的钱,补给工人,算是后三年的工资。重新开业那天厂长很高兴,说小日本又怎么样?半年,我还要把货卖到全世界去。
不过此人积劳成疾,刚解放就去世了。甲作为精通会计业务的人员,在公私合营以后留在了厂子里。
他记得60年代初的一天,自己正在加班算账,忽然听见背后有人说错了,下意识的他把刚才的账目看了一遍,果然有个错误。他赶紧改过来,这时候才觉得有点不对,这么晚还有谁在呢?何况自己是会计科长,别的同事不会这么和自己说话。一回头,他看见老厂长在背后靠门的椅子坐着,还是那副打扮气派,甲吓了一身冷汗,赶快把头回过来。过了一会,他定下神,偷偷回眼看看,门口啥都没有,他才赶紧冲出办公室,到院里骑上车就回家了。
到90年代中期,这个国营大厂终于干不下去了。倒闭那天,他们这些老人特意来看看,领导们可是很高兴----——-甩掉包袱轻装前进嘛,这是他们对这些老人的原话,一个退下来的副厂长说我们都是老糊涂了,不懂,我孙子倒常这么说。这些孙子事也只有你们去办了。说的现任领导脸上一阵红一阵白。这群老头也不留下参加宴会,自去找了个小馆,边喝边骂。喝够了结完帐,他们又回到厂子,这时候人已经都散去,看门的感情上和他们一样——————何况厂里除了房屋已经卖干净了——————也不愿意拦这些老人,就放他们进去。他们一个厂房一个厂房的看,看着看着哭了出来,走到中间一个厂房,只见空荡荡的车间中间,摆着一副老式桌椅,一个人身穿长袍在那低头打着算盘算账——————老厂长。
这次第一人多,第二是酒后,第三是心情激动,他们都哭着上去,不过老人,心里怎么急,腿脚是慢的。老厂长抬头看看他们,说小日本都没逼倒的厂子,生生给做倒啦,说完像雾气一样越来越淡,等他们过去,连人带桌椅都不见了,只剩下空荡荡的厂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