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我在旅途中听一个人讲的。
他的一个老友,现在在某道观工作,当然是工作性质的道士,与表演差不多,下了班一样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。
这人说在他工作的道观后面的深山里,曾经有一个人疯狂的修炼。现在这人早死了。道观里真正修行的道士,都以之为戒。
此人,甲,是清末人士,时间比较早,至少洪秀全还没有死,具体的时间大家就不知道了。他出家的目的就不纯,到处拜师,只想学道术,对道教的思想根本不感兴趣。只有术没有道,很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,所以有道之士都婉拒了他的要求——————其实他并不是一定要当道士,也曾经找过和尚,但是高僧同样不认同他的出家理念,不肯给他剃度——————最后还是当年这个道观的某位道长,可怜他一片苦心,答应传他一种道术,不过有两个条件,第一只能在深山里面自己修炼,不许下山;第二每天读庄子一章。
他当时已经离开家十来年,是30多岁的人了。一口答应下来,就在后面深山里修炼,隔一段时间,出来到道观背点粮食回去。这么过了20多年,他出山了,找到一个小道士,求他把一个纸筒交给某地的某人,小道士这时候刚刚得到师傅允许下山,经不住他苦苦哀求,答应了。这人后来又活了2,3年,去世。大家都看得出来,出山以后他已经不想活了,没有生机的人,不用刻意去自杀。
小道士按他说的,下山到了某地。正赶上要找的那家人求医——————为他们家单传的孙子——————小道士懂医理,去了。这算个大富之家,老爷,一个60来岁的挺气派的老头接待,很客气。小道士也不含煳,药到病除,不到一星期,孩子好了。这家人当然要重谢。小道士说不用,我就想见一下某人,老爷脸色一变,大部分表情是奇怪。不过没有反对,告诉家人:请太太。
小道士吓了一跳,这名字比较中性化,打死他也没想到是这家的太太。也多亏是这位姥爷的太太,也是六十来岁的老人,在那个年代,给这20多的小道士当奶奶都行,所以老爷看在救了孙子的面子上也不避忌,要万一是年轻的太太,比如少爷的老婆,那不得让人家以为自己是个花老道,活活打死。
老太太出来,很和蔼问小道士好,小道士也聪明,没敢直说我给你送东西,他说为了给您和老爷添福添寿,我有个小法术。这老爷和太太高兴了。小道士又很委婉的请别人回避,老爷虽然奇怪也答应了。等众人出去,他把纸筒交给太太,太太奇怪,不过刚接过去,她脸色就一变。跟着把纸筒放在耳边,好像听什么东西,听着听着流下眼泪。足有,按现在说,半个来小时。她才放下,问小道士甲的一切,小道士如实回答,其实他也看出来,甲和这位太太是老情人,肯定是用道法,利用纸筒传话。私情出人命,小道士不敢多说,回答完太太的问话就退出来,老爷还想留他多住几天,小道士赶紧告辞。
回山他把这次的经过跟甲说了,甲就像前面咱们讲的,好像心事已了。小道士又把这事偷偷告诉自己师傅,作为是兄弟,他的师傅劝过几次甲,看得出来甲完全没有听进去。
其实我觉得修道就正经修道,惦记着俗世的事就还俗。几十年的功夫用道法做这么点事真不值得,恐怕到他死的时候,人家爱迪生已经发明了留声机了。